第619章 濃重一筆
他真的很不甘心。
「大哥,這件事情交給我吧!」
「你有什麼辦法?」姜傳軍的眼睛亮了起來,彷彿看到了希望。
姜顏苦笑一聲,「短時間之內是不會有什麼進展的,那些人抓的時機太好了。你想一想,這七年,我們國家處於什麼樣的狀態?」
這無疑是給了他們一個極大的機會,華夏風雨飄搖,處處都漏洞,如同篩子一樣。
什麼都幹不了,對於那些人來說,卻是最好的機會。
十年的斷層,他們錯過了大量的人才,在這種情況下,一旦華夏復甦,提拔選用上來的人……
姜傳軍簡直不敢想。
「既然是要開展什麼冰封計劃,那麼選的人,肯定也差不了。漢奸嘛,總要有些過人之處,隻要用心甄別,關鍵時刻總會發現蛛絲馬跡的。」
姜顏道:「你著急也沒有辦法,這件事情隻能徐徐圖之。」
「大哥,你就聽顏顏的吧,在這方面,她有經驗。」
姜傳軍還是問了一句,「那你想怎麼做呢?你給大哥吃個定心丸,不然我覺得我罪過大了。」
這麼大一件事,就裝在他腦袋裡,他為什麼要失憶七年,整整七年啊!
姜顏伸手指了指頭頂。
姜傳軍沒懂,看了司律一眼,好像在問什麼意思。
「直達天聽。」
啊?
這兩口子打什麼謎呢,他還是不懂啊。
「這件事情,你做不到,現在的我也做不到。」她一輩子待在研究院的話,充其量就隻能是一個出色的科學家,但是如果想把手伸到政策上去,就要有相當大的權力。
女性從正,或許有更多的弱勢,但也隻有這樣,才能方便她,去做那個替這個社會女生去發聲的人。
也方便她,將她知道的,後世的一些大隱患,一一剔除。
「哥,你不用懂,你隻管等著看就行,這些人,一個都跑不了。」
姜傳軍從研究院出來的時候,太陽已經升起來了,好大好大。陽光灑在他身上,讓他從頭到腳都沐浴在溫暖之中,人也像是終於活過來了。
三金啊,我完成了任務。
姜傳軍沖著當年戰鬥過的地方,沖著戰友犧牲的方向,莊重地敬了一個軍禮。
冰封計劃,他們知道的太遲了。
但是,現在那些人或許還沒有被啟用,所以一切都還來得及。
姜顏摸了摸肚子,兩個孩子平安落地後,她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……
司律越來越忙,已經六月中旬了,天氣一下子熱了起來。
姜顏也有些緊張,還有一個多月,就是大日子了,而且當時京城周邊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,事後餘震,大家都出來住帳篷了。
京城應該也收到了風聲,現在各個街道都忙了起來,很多危房都在進行加固,來不及加固的需要登記,到時候統一到集合點避難。
社會上反應也各不相同,有人覺得國家不會做無用功,這麼做肯定是為了保障他們的安全,為了保住小命,都很配合。
也有人覺得,街道就是搞形式主義,還開什麼動員大會,讓他們下個月某天不要在家裡睡覺,跑到集中點去住帳篷,這不是有病嗎?
外頭蚊子那麼多,怎麼睡?
真有地震?
開玩笑,這種事情,科學家都不可能提前一個月測出來吧,街道咋知道的?
死活不信。
苦口婆心的教育沒有用,乾脆就開大會,廠裡出面,敢不到位的直接讓你丟飯碗。
沒有人敢砸了自己的飯碗不要,不過也不滿就是了,免不得要抱怨。
為了保住飯碗,沒有人敢陽奉陰違,還算是老實的。
但是也因為如此,搞得人心惶惶,不少流言都跑了出來。
七六年,也沒有人敢過於放肆……
「簡直就是胡鬧!」
一沓文件被狠狠地摔到了桌子上,一個穿著幹部服的中年人,伸手扶了一下架子鼻子上的眼鏡,「你們知道不知道全市有多少人,這個遷徙計劃,簡直就是狗屁不通,勞民傷財,異想天開!」
他的動作十分激烈,像是要抗議到底一樣,「周書記,我認為,你這麼做是不負責任的,是瀆職!你在拿民生開玩笑嗎?這麼多人力物力,被你們當成兒戲?成為你們功勞簿上的踏腳石?」
「馮專家,你不要以為你是專家,我們對你有點尊敬的意思,你就在這裡大放厥詞。」周書記拍案而起,指著他的鼻子罵了起來。
「你是來指導工作的,不是在我們頭上耀武揚威的。好聽一點叫你專家,說好聽的,我叫你一聲書獃子。我們這些人是大老粗,是從戰場上九死一生闖出來的。我們為這個國家流過皿,為民族舍過身,我們對百姓是最負責的,你他媽的,憑什麼罵我們?」
一文一武,兩人互不相讓!
「你簡直無理取鬧,混淆視聽。」
「你個不通四五六的玩意,老子跟你說不著。」你別看周書記看著文質彬彬的樣子,帶著幾分書卷氣,人家其實是正兒八經打過仗的,拿過槍的老兵。
這幾年的工作確實讓他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文人了,但是他的皿性還在,激動起來的時候,嘴裡也變得不幹凈起來。
「你這個匹夫!」
「你這個酸腐,我看第一個就該崩了你。」
「好好好。」論罵人,不講道理,十個馮專家也不是周書記的對手。
「時間會證明一切的,我倒要看看,到時候唐市震不震,周河光,到時候證明你是錯的,你提頭來見。」
「呸!當年漂亮國十七聯軍在南棒也沒能割了老子的頭,就你,什麼玩意。」
兩人不歡而散,會議室的其他成員大眼瞪小眼的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馮專家摔門而去,周書記餘怒未消,「看什麼看,散會。」
或許馮專家說得對,時間會證明一切,再過一個月,到底如何,大家便知道了。
馮專家隻是一個技術指導,他是沒有決定權和話語權的,所以事情到最後,依舊是按照周書記的指示進行。
大遷徙的震撼,遠比人們想象中的還要大,而這一舉動,將在人類抗震救災史上,留下極為濃重的一筆。